我们每一个人,也都拥有这样的心理资源,我们的良师益友,我们的亲属配偶,都会影响和帮助我们,修复以往的创伤,疗愈心理和精神上的缺损。在逐渐放弃报复和操控的幻想之后,我们可以选择和解。
如何解除人生的魔咒(完结篇)
适度好的妈妈,一个就够了。稳定的,持久的,深入的依恋关系的内化,是一个人内心力量的源泉,是脱下“紧箍儿”,解除”魔咒”的最好良方。灵魂伴侣,良师益友,三人行必有我师,说的都是关系的深入,持久和稳定。
如何解除人生的魔咒(二)
这个“魔咒”的解除,需要处理的是主体对自己的压抑,学会表达和拒绝,尝试重建新的主体间互动模式。实现自己的那些合理的愿望,同时转化那些原始的夸大的幻想,成为更具有现实适应性的愿望和动力。
如何解除人生的魔咒(一)
《西游记》中的唐僧师徒,《奥德赛》中奥德修斯和他的战士们,都将会经历长途的跋涉,历经千辛万苦,矢志不渝,才有可能修得正果,取得真经,脱下紧箍儿,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。
你是春天,还是花?
在咨询中,咨询师有时会是春天,有时会是花;来访者同样,有时是花,有时是春天;要看当时的情境。花因春天而存在,春天因花而得以证明是春天,他们是互为主体的。在不断变动的情境中,他们的“身份”也在变化,而这种变化的互动,活化出了双方的情感,同调,不断地调谐,相互的关注,依恋,离开,再相逢。咨询师在治疗来访者,来访者也在治疗咨询师。咨询的成功,是双方都在各自的心理世界中,发展和成长。
大师与大咖——《创伤的治愈之道》工作坊
上个周末,部分地参加了Doris Brother 和Jon Sletvold 在北京举办的《创伤的治愈之道》三天工作坊,让我初步领略了大师的风采。
如果屈原来做心理咨询 —-关于心理咨询中的客体VS主体间视角
而主体间视角下的咨询师与来访者将可以发展出一元的“weness”关系(“我们共在”),即我们在一起、我们是整体、我中有你、你中有我、互为主体、互为影响,我们共同存在于情感关系的共同体里,我们一起来体验和经历这个世界。
我和精神分析的旧时光
当年对精神分析的印象,很朦胧,神秘,似懂非懂;真正使我领会到精神分析精髓的,是一位伟大的老师-她叫生活;或者按罗伯特.史拖罗楼的观点,是情境,context。职业的跌宕起伏,恋爱的神醉心迷,婚姻的激流险滩,人生的漂泊流浪,在时间的隧道里,在空间的转换中,在不同的情境的经验中,我逐渐走进了弗洛伊德描绘的心理世界的地图中。
2018,戊戌年,主体间
那还有什么不是虚拟的,我觉得是体验,情感;就像食物和水,吃到,喝到嘴里,我们会有感受一样。每个让我们记住的瞬间,其实我们记住的是那种感受,我们回味和加工的也是那种感受,而带给我们那种感受和那一瞬间,很多时候是另一个人,或另一群人。必须告诉你,我认为你,你们很重要,没有了你,你们,我也就没有了感受,没有了情感。
灶王爷,奥德修斯,主体间
灶王爷辛苦一年了,我想他不是只去汇报工作,其实他是借工作之由,回家和众神仙团聚去了。所以灶王爷每年也有七天的年假,他也要回家。除夕时,他又要不辞辛苦地回到岗位上,开始新一年的工作。所以,我想要好好地欢送一下灶王爷,祝他回家的路,顺利平安!